“香椿鱼,香椿鱼….”这声音时常在我耳边回响。
在记忆的美食版图里,香椿鱼占据着一方独特而温馨的角落。它不仅仅是一道美味的菜肴,更是故乡的符号,是岁月沉淀下来的温暖味道。
小时候,每当香椿树在春风中绽出鲜嫩的新芽,那便是我最期待的时刻。春日的风,如一双温柔的手,轻轻抚过大地,唤醒了沉睡的万物。故乡小院里那几株香椿树,也在这春风的轻抚下,悄然绽出了嫩芽。
清晨,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,洒下细碎的光影,给小院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。我和弟弟妹妹相携来到香椿树下,准备采摘那鲜嫩的香椿芽。
抬头望去,香椿树的枝头,嫩芽层层叠叠,红中透绿,像是被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。那嫩嫩的芽尖上,还带着一层细密的绒毛,仿佛婴儿的肌肤般娇嫩。母亲总是精心挑选那些肥嫩、色泽鲜美的香椿芽,准备为我们做那道心心念念的香椿鱼。
制作香椿鱼的第一步,是清洗香椿。母亲把香椿芽放在水龙头下,轻轻冲洗,那嫩绿的叶片在水流的轻抚下摇曳生姿,仿佛在欢快地舞蹈。洗净后的香椿,被整齐地码放在篮子里,沥干水分,散发着清新而浓郁的香气,那是春天独有的味道。
接下来,便是调制面糊了。母亲在碗里倒入适量的面粉,加入少许盐、胡椒粉和水,然后用筷子轻快地搅拌着。那搅拌的动作,如同在谱写一首美食的乐章,不一会儿,面糊便变得浓稠适中,散发着淡淡的面香。
一切准备就绪,母亲拿起一根香椿芽,小心翼翼地放入面糊中,让它全身都均匀地裹上面糊。然后,轻轻地放入油锅中。只听“刺啦”一声,香椿芽在油锅里迅速膨胀起来,面糊变成了金黄色的外衣,将香椿紧紧包裹其中,就像一条条小巧玲珑的鱼儿在油锅里畅游。
随着“滋滋”的声响,香椿鱼的香气渐渐弥漫开来。我站在母亲身旁,眼巴巴地望着锅里,馋得直咽口水。不一会儿,香椿鱼便炸好了,母亲用漏勺将它们捞出,放在厨房纸上吸去多余的油脂。
刚出锅的香椿鱼,色泽金黄诱人,散发着诱人的香气。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条,轻轻咬上一口。只觉得那外层的面糊酥脆可口,而里面的香椿芽则鲜嫩多汁,带着独特的清香。那味道,既有面糊的醇厚,又有香椿的清新,两种味道在舌尖上完美融合,让人回味无穷。
在那些物资并不充裕的日子里,香椿鱼是我们难得的美味。一家人围坐在一起,品尝着母亲亲手做的香椿鱼,欢声笑语回荡在屋子里。那时候,香椿鱼不仅仅是一道菜,更是家庭温暖和亲情的象征。
有时候,在菜市场看到香椿,我会忍不住买上一些,尝试着自己做香椿鱼。可是,无论我怎么努力,做出来的味道总是和记忆中的不一样。
或许,是少了母亲的那份用心,少了故乡的那份氛围。又或许,是因为时光已经悄然流逝,那些美好的回忆,只能在记忆中回味。
如今,每当春天来临,我总会想起母亲做的香椿鱼。那是我童年的怀念。我知道,无论我走到哪里,那道香椿鱼的味道,都会永远留在我的心中,成为我心灵深处最温暖的慰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