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: 新语文学 > 都市小说 > 读档九零_第6章

更新时间:2025-03-13 22:01:52

第6章

盛夏中,天黑得很晚,风很干,不腻人,更不需要风扇和空调。一家人整整齐齐,聚在葡萄藤下边吃饭边乘凉。

“今天这肘子不错啊!”二哥又夹了一块肉,张口夸道。中午姐姐特意留了半盘,给没有尝过的大哥、二哥,还有两个孩子吃。

“不好吃,扎的疼。”二哥家的儿子叫姬佑懿,才四岁,听到爸爸说好吃,就抢着吃了一口,被辣到了。

“哈哈,那是辣椒,我就不怕。”大哥家的儿子叫姬佑珉满头的汗,却在弟弟面前倔强的忍耐着。他六岁多,马上要上小学,是长子长孙,妈妈十分偏爱,下午给吃了口肉,没想到给辣哭了。但看到弟弟的样子,就逞起了强,又吃了一口。

“三叔啊,下次能不能不做这个辣的。”姬佑懿冲着子玉苦着脸央求。

“行啊,但你要乖乖的,听大人的话”摸着侄子的小脑瓜,子玉答应着。今天的肘子是给姐姐开胃用的,所以加了点辣椒。大锅的就没有加,东北人不太吃辣。

“老弟啊,今天卖的挺快,赚了多少钱?”姐姐更关心收益。

“四十七,不算人家给的订金。算上那两个小肘子,应该六十多吧。和以前差不多,还凑合。”姬子玉淡淡的道。

“赚的和以前差不多,不过卖可快多了!马老三媳妇没买着,说是明晚请客,还给了五块钱订金,我这是头一回收订金。”大嫂补充道,与有荣焉。

“明天加量,我定了韩六子两套下货。”大哥没再打击儿子,转过头对子玉说:“你们能忙过来么?”

“煮下货不费劲,就是怕收拾不过来。”子玉想想流程,有点挠头,人手有限啊。

“我帮着弄吧,轻快的活我能干。”姐姐应该是不想回婆家,于是毛遂自荐。

“你这虎了吧唧的,毛躁的很。可别动了胎气啊!”二嫂叮嘱。

“没事,我会注意的,沉的东西我不动。”姐姐保证。

“你就负责烫猪头,刮猪毛吧。”子玉插嘴道:“在外面弄,你也不会怕味道重,吐出来。要是有空闲可以帮我看看火候。”

“要不明天就做一个豆腐。”妈妈有点心疼姑娘,和爸爸商量。

“行啊,那就少做一个吧。”爸爸也是从善如流。

“明天要是卖的好,以后就减一个豆腐,你们俩也不用起的那么早,可以睡个囫囵觉。”子玉连忙建议,怕爸爸舍不得,又补充道:“一个豆腐才能挣十块钱,可多卖一套下货就是五六十块,这买卖多合适。”

“哼,别不是瞎猫碰上死耗子!”父亲虽然有点生意头脑,但都是被生活所迫,多数时间依然很保守,这也是改开初期的普遍情况。所以才有后世那句:撑死胆大的,饿死胆小的!

“试几天就知道了,妈太累!”二哥一贯的“抗上”,最是瞧不上爸爸的大家长作风,保守的要命。对妈妈也不太尊重,山东人的大男子主义,三个儿子都有意见。

“明天加上自己家杀的这头,总共三套下货,不行我也去大市场试试。”姐姐建议,这活儿不累,也能缓解滞销的风险。

“也行,大嫂和姐姐去大市场,我在老市场,妈妈帮我收钱找钱就行。”子玉的目的是让妈妈完全脱产,以后的豆腐就不必做了。

“行啊,我给我老儿子掌舵儿!”妈妈很高兴,不用早起,也就不用午睡补觉,下午时间绝对够用。

“奶奶,我要看电视!”大人说话的功夫,两个孩子已经吃完,吵着去看电视。六点多,正是播放动画片的时间,等七点新闻联播,他俩就会跑出去疯玩。

“走,我吃完了,我带你们去。”二嫂没再插嘴,带着孩子去屋里。

“那就这么定了。”大哥趁热打铁。一家人再无异议。

晚上姐姐是在子玉那屋睡的。以前她没结婚时也是这样,二哥、姐姐和自己一个屋。不过那时候还是前面的黄泥土房子,蛐蛐就耳边叫,蚰蜒在身边爬,老鼠在棚顶跑,十分的绿色环保。

这十年家里的变化很大,以前的自己没有感觉,以为是父母的勤劳致富的原因。后世时光如白驹过隙,恍惚间已到中年,对那段时间的记忆也淡忘了许多,就没有仔细思考过。此次穿越而回,才悚然而惊。十年间,家里的三间茅草房变成了十一间大瓦房,哥哥、姐姐具都成家,而且家家是砖石瓦房,主食从黄色、黑色过渡到杂色,这两年彻底变为白色。副食中,肉类的比重逐渐加大,不能说是顿顿吃肉,但最起码两三天就可以吃到一次。各种票据逐渐退出交易,粮票在今年也会销声匿迹。如此伟大的成就,过去的自己是如何视而不见,又是如何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呢?辗转反侧中,不知何时睡去。

没有遮挡的阳光透窗垂下,姬子玉慢慢醒过来,姐姐还在沉睡,毕竟是个孕妇,身体负担重。抬头看看钟,才五点多,隔壁的爸爸、妈妈也没醒来。昨晚商量是早上六点半杀猪,上午收拾下货,下午做豆腐,傍晚去卖。子玉上趟厕所,不想再睡觉,二十几年的晨跑习惯,大脑不停的释放着电讯号,督促着年轻的身体去奔跑,去分泌内啡肽和多巴胺。找出来棉布背心和短裤,简单的做了些拉伸动作,姬子玉就打开大门跑了出去。

没有了耳机,也就没有节拍,没有了那些动感的音乐,姬子玉只是迎着晨曦自由的跑着,也想趁机看看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家乡。越过铁路、跑过池塘,顺着新建的柏油马路跑向上一世的母校,在初中校园里跑了几圈,又出门跑向小学,一切都是记忆里最美好的样子!这几年的内需旺盛,经济繁荣,各种乡镇企业蒸蒸日上。旺盛的民间需求,刺激着GDP的高速发展,从1991年开始,未来五年里,平均GDP增长达到12%!作为主要能源的煤,就是这些工业的血液。小镇的经济和全国一样,在爆发式增长的时候,隐患暗生。单一的依靠能源产业,带来的经济结构失衡,在几年后经济软着陆调整的飓风中,一泻千里。东北大部分的厂矿企业,也都陷入了持续的低迷。

后世对东北人多有轻视,原因就是从世纪末开始的。二十多年的经济挣扎,多少人背井离乡,都是他们思想僵化、没有经济头脑、胆子小的例证。虽偶有东北对国家近50年的经济贡献,对改革开放的巨大经济支持,对社会稳定性保障的巨大贡献和牺牲,但也都在以胜败论英雄的论调中淹没了。

其实东北的输血早就开始了,解放战争中,近百万的钢铁洪流就是从这片黑土地上出发,奔赴到全国各地的。从长白山到海角琼崖,那里没有东北汉子的流血和牺牲。建国初期,为援助建设各地的重工业,又有几百万的高素质的工人,带着理想与热血洒遍全国。与苏维埃交恶后,又是四百多万的东北人,发起的三线建设。无数那个时代难得的、高素质的技术工人,背负着使命和责任,去到人迹罕至的密林深沟,支撑着国家的战略纵深和工业安全。半个世纪,一千万人,这就是黑土地为国家贡献的英雄儿女。为什么很多人对东北话没有沟通屏障?那不是因为“赵大叔”的小品,而是因为这一千万人难改的乡音啊!那些歧视东北人的键盘侠,何曾仔细想过这片土地为祖国做出的牺牲?那些所谓的公知们,可曾尊重那些青春变白发的奉献者们。

而改革开放后,出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风险性的判断,东北这些个工业重镇,以及重要的农业产粮地,解开权限羁绊时,已经是邓老九二南巡以后了。十几年的先发优势让国营企业占比很大的东北,优势全无。懵懂中就进入了经济调整期,软着陆结束时,东北最多的就是不合时宜的产业。以及奉献了一辈子,却被迫下岗的、庞大的产业工人群体。每次听到那句:“工人要为国家想,我不下岗谁下岗!”就是满嘴的苦涩。口号好喊,生活不易啊!谁能体会工人老大哥的水深火热?老人病榻辗转无力救治,孩子上学缺少学费。多少人背井离乡去沿海打工,去国外挣命。又有多少男人看着妻子、女儿无奈进了KTV、洗浴中心!

思绪翻飞着,姬子玉慢慢的跑回来。没有追求速度与距离,仅是享受这这个过程,但这副身体带来的不适,依然明显。各部分的肌肉都在战栗,刺激着大脑,烧灼着心肺,却没有分泌多少内啡肽和多巴胺!要不是身体足够年轻,初中也不是书呆子一个,他根本坚持不下来,姬子玉无奈的发现,没有好办法,只能靠时间来逐步适应和完善了。做完拉伸动作回到院里,家人早已经醒来。姐姐已经做好了早饭,正在菜地头刷牙,吐掉口里的牙膏沫子,对着他说:“一早上就跑风,赶紧洗漱,吃完饭干活。大哥说,热水烧好了,杀猪褪毛不用你,你准备收拾下货。”

姬子玉笑笑,一身是汗却没有条件洗澡,只能回到屋里简单的用毛巾擦洗一遍。然后换了双袜子,运动鞋是胶底还不透气,臭的很,只能简单处理。今天有时间要去商店,想办法买一双适合跑步的鞋,至于其他的装备,就只能是凑合了。上辈子的那些速干衣、头带、水瓶啥的就不用想了。腰包在没有手机的年代也用不到,有机会再去山城市或者春城去买吧。这段时间就是恢复性的训练一下,让这幅年轻的身体尽快适应,未来会很忙。

上午的工作有点乱,毕竟是第一次做三套下货,十几个猪蹄和猪肘子就已经放不下了,更何况还有三个大猪头!内脏下水也是多了不少,要分成两三锅来加工。不过好处就是每种食材基本都能凑成一锅,时间和火候更容易把控一些。本来子玉想用豆腐房的大锅来煮,但考虑到刷锅太过麻烦,而且豆腐还易串味,就只能暂时忍耐一下,等让父母看到熟食的希望后,就把豆腐房改成熟食工坊。

  • 最近更新被首富爸妈致残后他们悔疯了顾绍谦林素素彩蛋(被首富爸妈致残后,他们悔疯了)完本阅读无弹窗(顾绍谦林素素)
  • 叶墨谨幽璃迟少瑜的命运与情感纠葛, 叶墨谨幽璃迟少瑜小说后续(幽思燃烬忘川路)大结局:隐藏的故事浮出水面
  • 热门小说重生官场问鼎权利之巅刘艳茹林峰小说(官场:重生后我权势滔天,)全文已更, 林峰刘艳茹的命运与情感纠葛
  • 顾泽顾菀菀李静淑的故事出自哪本小说?
  • 网友评论

    还可以输入 2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