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是静心园的大脑,掌控着门禁、通讯、安保,甚至部分研究设备的运行。
“周教授的实验室网络是独立的,物理上隔离,但最终数据会汇入主服务器进行备份和分析。
”王工扶了扶眼镜,开始介绍系统架构,“疗养院内所有区域的监控,
包括周教授的实验室外部走廊,都是全天候、高清晰度录制的,数据实时上传,
保存周期为三个月。”技术团队迅速展开工作。他们连接周淮实验室的网络接口,
尝试访问他的电脑和实验设备。李工是负责数据恢复和分析的专家,他在周淮的电脑前坐下,
表情逐渐变得凝重。“加密级别很高,”李工头也不抬地说,“不是常规的商业加密软件。
而且,系统底层的一些关键日志文件,似乎被彻底删除或覆写过了。
”这本不应该是一个顶级科学家会随意做的事情。尤其是在他进行重要研究的关键时期。
删除日志,意味着隐藏行为。“这很正常。”林诚站在一旁,温和地解释道,
“周教授对数据安全和研究隐私非常重视。
他有时候会进行一些只有他自己能懂的‘清洁’操作,确保核心数据不被泄露。而且,
静心园的系统每隔一段时间都会进行底层维护和数据归档,
可能会影响到一些临时的日志记录。”他的解释听起来合情合理,闻溪站在不远处,
将林诚的话和李工的技术判断进行对比。彻底删除覆写,
不是简单的“清洁”或“归档”能概括的。这更像是刻意为之,并且使用了高级手段。接着,
他们开始检查周淮实验设备的运行日志。屏幕上滚动着密密麻麻的专业数据和代码。
周队是网络系统专家,他与王工和李工一起,深入分析这些日志。
“部分设备的运行记录不完整,”周队指着屏幕说,
“尤其是那台高精度神经信号处理器和记忆同步仪。有些时间段的数据缺失,
或者记录显示为‘待机’,但根据功耗曲线看,当时设备是处于运行状态的。
”“这台设备是周教授最新的研究成果,”林诚接口道,“可能还在调试阶段,
系统不够稳...